迄今對於口譯的評鑑或測驗研究,重心往往置於教學成效的評定。口譯的評鑑似乎僅以各階段的教學理想為目標,而未曾由市場價值的觀點來衡量口譯。事實上,口譯在專業性質上並非「展示」或「演出」,而是一種服務市場的職業。因此,有必要從市場客戶的觀點與需求,針對口譯工作做客觀的描述,並從工作描述中歸納出工作的標準、特性與市場價值,以促進口譯工作的發展。
透過市場交易上通行的符碼─「價格」─來分析口譯,就可根據工作的難易程度以及供需是否平衡等因素來評估口譯的服務價值,並進而制訂對於供需雙方都屬公平的市場規範。如此將有益於雙方在面對同一工作時,共同建立更切合目標、更簡易可行且更公正公開的管理原則。本文將從下列項目探討口譯的市場價值與價格之間的關係:

         1.需求急迫程度   4.工作時數負荷
         2.整體獲利效應   5.口譯背景知識
         3.組織協調功能   6.口譯專業技能   

         藉由上述各項的交叉分析,可以觀察出市場需求的複雜與多變,也可以明確地顯現口譯的市場價值,並進一步把市場價值量化為市場價格。而市場價格與需求的消長,又可以反饋(feedback)到教學課程的規劃,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及早規劃出確實回應實際需求的訓練課程。
 
關鍵詞:口譯的職務描述,口譯的市場價值,口譯的價格訂定
 
論口譯的價值與價格
 
一、口譯市場及其職業發展特性


         所謂口譯市場,指的是客戶為了獲取口譯服務而願意付出費用,以及口譯員願意為客戶需求而付出專業技能、時間、勞力,以獲取工作報酬的商業活動。從客戶的需求來說,如果在其組織中無法覓得適切的人才,滿足下列的工作要求,就有可能因而產生雇用口譯員的需求。

         1. 專業的口譯技能
         2. 可配合工作所需的期間與時段
         3. 具備相關的背景知識
         4. 達成目標的特殊條件與能力(如,儀表、體能、語言能力)

         相對於上述工作條件,口譯員必須具備以下的勞務條件才能勝任:

         1. 曾經長期投入學習口譯專業技能
         2. 可彈性因應不定時的需求
         3. 有能力迅速吸收各行業的相關知識
         4. 良好的健康管理能力
         5. 符合正式場合的儀表修飾

         除此之外,口譯員在職業發展上還必須輔以多元化的技能,發展成複合式的工作型態,才能加強工作的穩定性與長遠保障。同時,為因應口譯單次報酬高,但總所得卻偏低的收入型態,口譯員還必須增加工作量或是工作種類,以求提高總收入。
從以上的工作描述(job description)可以看出,譯者所處的職業環境與條件其實包含了許多不利於譯者的負面因素。如果從譯者在時間與金錢上的「投資報酬率」來分析口譯工作的話,口譯可以說是一種需要耐心積累、長期回收的行業。但從口譯市場供需的角度來觀察,可以發現口譯市場正因為需求不固定且又急迫,對工作品質的要求又高,能夠長期專注此業的人才稀少,所以也就形成了單次報酬較高的市場利基。此外,譯者在長期累積專業技能的同時,由於工作能力漸次提高,為每次譯案所需投注的時間、心力與工具書等「直接成本」也相對遞減。因此,在「投資報酬型態」上看來,口譯的職業發展可分為前後兩段時期;初期是需要長期積累能力與職業名聲的「養成期」,後期則是達到快速回收的「豐收期」。

 
         因此,口譯人員的生涯規劃,必須針對縮短「養成期」與延續「豐收期」,採取具體而有效的措施。前者的重點在於營造口譯教學的成效與品牌效應,可以由學校設計周密的教學方法、以實務為主體的教材、以及與市場有良好互動關係的實務學習,來積極協助學生達成發展目標。至於口譯人員職業生命的延續,則有待口譯市場供需問題的研究。此一議題的核心包括:
 
         1. 口譯市場的需求是什麼?
         2. 決定市場價格的機制是什麼?
         3. 決定高價位的價值優勢是什麼?
         4. 口譯員維持市場價值的魅力是什麼?
 
二、口譯的市場供需機制 
 
         談到市場的供需問題,首先必須探討需求的內容與性質。也就是說,分析真正的需求是什麼,並瞭解此類需求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經這樣的供需研究,才能建立長遠的供需機制,進而創造市場需求。

         勞務市場的主體是以代金換取工作的交易行為。工作的取代性愈低,意味著其需求愈高。因此,口譯工作的專業程度,高到難由他人取代,其雇用的需求也就隨之升高。最顯著的例子是,使用多種語言的國際會議上所需的同步口譯員,極少由非專業人士擔任。所以,對口譯專業技術的倚賴程度,可說是衡量口譯市場需求的第一項指標。
         其次,是從客戶需求的迫切程度來評定需求的價值。當客戶受限於時間迫切的因素,而必須將此轉化為成本(例如,客戶迫切到必須在數小時或數天之內得到一位口譯員的協助才能完成其工作)時,對於口譯的需求自然偏高,願意為此付出的成本也就較高。此外,當客戶本身的人力支援無法因應突發的口譯需求時,臨時雇用口譯員的需求也會相對地昇高。
      
         再者,客戶對於口譯需求的另一個評估重點就是:是否能因而帶動較高的市場價值。當客戶認為某一個案確實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時,為此所付出的口譯費用就相對地變得非常具有效益,口譯的市場價值也就會因而更加顯現。例如,藉由口譯員的服務,可以獲取高額的利潤、或是達成良好的宣傳效果(如慶典、酒會等),都是專業
口譯員具體的市場價值。
         歸納上述市場需求的分析,從口譯的專業技術程度、客戶的需求迫切程度、以及口譯是否帶動較高的市場價值等,都可以直接影響到口譯的雇用需求及其市場的評價高低。而從市場供應的角度探討,口譯員又必須提供某種條件,才能在上述的市場需求中脫穎而出,成為需求中佔優勢的供給者。
從口譯的專業能力與職業條件來探討,口譯員必須達到下列要件:

         1. 具備各種口譯技能,確能運用自如。
            確實具備同步、逐步與耳語傳譯等各種口譯技術,並且能在不同主題或無論供應講稿與否、以及長時間繼續工作的情況下都能運用自如。
 
         2. 熟知各種領域專業知識,並能有效傳達與溝通訊息。
             一個專業的口譯員必須在科技、財經與時事等各種領域,具備相當的知識基礎並認識其專門術語。同時,必須針對每一個 案的需求,深入瞭解其發展歷程與背景,期以達成確實有效的訊息溝通。
 
         3. 具備從事長時間密集工作的專注精神與良好體能。
             口語所傳達的訊息特徵是其不穩定性與不確定性。例如,主題迅即改變、語意未必明確、語音不夠清晰、資訊大量傾洩、內容陌生難解等。口譯員除了以事前充分的準備因應以外,臨場應變的能力主要來自經驗、意志與體能的發揮。這種臨場的爆發力是非專業人士所難達到的能力,即使是專業口譯員也必須極力磨練才能具備這種特長。
 
         從因應客戶的需求迫切程度來分析,口譯員必須提供的配合條件主要是時間與人力。具體要件如下:

         1. 具備彈性因應客戶需求的時間規劃條件。
             口譯員平時從事的職務必須能機動調整時間工作,才能配合客戶的時間需求接受口譯。此外,平時所從事的職務內容,最好與口譯有關或有幫助。具體而言,有益於發展口譯能力的職務包括筆譯、口筆譯教學、口筆譯業務管理等。
 
         2. 擁有組成口筆譯團隊的支援人力。
             從單一口譯員的工作任務來看,能適切配合客戶的人力需求是構成市場價值的條件。然而,如果從客戶需求的角度來看,能迅速有效組成口筆譯團隊來滿足客戶的臨時需求,才是更具市場價值的條件。這個口筆譯團隊的整體工作,包含外語聽寫或摘譯記錄、同一時間不同場次的同步或逐步口譯(如,同一時間內需要不同語言或不同技能的複數口譯員)、供應同步口譯器材與管理人員、多語言的筆譯服務等。這樣的團隊工作,可以滿足客戶臨時的人力需要,甚至還可以形成專業的工作小組來有效達成客戶所交代的任務。以這種方式所創造的整體價值,非但可以贏得客戶的高度評價,而且有助於帶動後續的市場機會,對於口譯長遠發展的品牌效應與工作穩定性都有實質的幫助。
 
         從上述的工作型態分析,可以發現口譯工作在本質上是一種獨立發展的「自營業」 ,而在策略上卻宜採取具有品牌效應的團隊合作方式。因此,如果能夠在團隊內部形成具有共識的任務分擔與資源分配方式(如,出勤優先順位、收入分配原則等的訂定)以及標準的工作合約條件,應該有助於增加口譯員的工作機會與學習成長、並獲得合理的工作條件與報酬。未來,如何營造個人工作者與團隊經營者之間的良好協調關係,以及如何利用團隊創造市場的需求,將是決定口譯市場行銷成效的兩大關鍵。

         第三、口譯市場的供需中,最能增加商業附加價值的機會,當屬以下兩種工作組合:
         1. 口譯與巨大的商業利益結合
 
         口譯工作如能依附於高利潤的商業機會,部分口譯費用 佔整體支出的比例相對地偏低而效益則偏高;因此,對於客戶與口譯員而言,這是互惠互利的工作組合。從產業獲利能力而言,徹底分析當前的高收益行業,並與之結合,以尋求高利潤的商機,正是口譯員創造獲利機會的途徑。以現階段來說,通訊、電子、網路等行業都可說是台灣的高獲利產業。從商業上的獲利程度而言,重大工程的投標、高獲利產品的推出、投注鉅額預算的個案、或是電視轉播的口譯等,都是值得積極參與的工作組合。

         2. 口譯與重要儀式的結合
 
         口譯如能依附於重大典禮或儀式,那麼隨著該典禮或儀式對外形象的影響程度,口譯的重要程度與附加價值自然隨此高升。因此,高知名度高的國際會議、政府或企業的重大慶典、顯要來賓眾多的典禮儀式等,都是呈現口譯高附加價值的好機會。
因此,在口譯市場的定價上,應對於上述「專案口譯」與「典禮口譯」等具有高附加價值的口譯案例,做不同的市場定位與定價區隔,同時也可以為客戶設計較多的服務,藉以提昇口譯的整體價值。

         綜合上述,口譯市場的需求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口譯的專業技能非一般人士所能取代,以及(二)客戶所需的時間與人手,手法在其組織內部無適當人員來擔任。而在市場供給方面來說,專業技能、時間配合以及具備該次口譯案例所需要的各種相關條件等也都是必要的。然而,供需之間的價格訂定,則取決於需求的迫切與否、滿足需求的難易以及附加價值的高低等因素。
 
三、口譯價格的取決因素

        關於口譯價格的訂定,關鍵的因素在於是否具有市場價值。這裡試把前節所列舉的各項影響因素,以從1至5的等級來區分其影響價格的程度高低,列表如下:
 

 

影響因素/

影響程度

口譯技能要求

背景知識與專門術語

急迫程度

工作時數

附加價值

1(最低)

隨行口譯

常識範疇

4週前

1小時

私人

2(次低)

會議短逐步

單一主題

2週前

3小時

內部

3(中等)

會議長逐步

二、三主題

1週前

6小時

兩國

4(次高)

同步口譯

四、五主題

2-6天

超時

多國

5(最高)

多語言同步轉譯

多國家、多主題

48小時內

9小時

典禮專案

 
 
         上表所列影響價格的各項因素,由於彼此之間並非完全均質等值,所以其間的價格差距也不盡相同。在口譯專業技能方面,隨行口譯所要求的專業技能明顯不及會議口譯之高,因此報價只有會議同步口譯的一半。另一方面,逐步口譯比同步口譯約高出兩成,但是由於客戶必需同時雇用兩名口譯員,所以總成本比逐步口譯約高出七成。至於需要轉譯(relay)的多語言同步口譯,則比一般同步口譯加收兩成。目前台灣市場的口譯價格大致如下:
 

 

影響因素/

影響程度

口譯技能要求

口譯價格

(台幣)

超時費加收標準

(台幣)

1(最低)

隨行口譯

全天8,000元

每小時1,000元

2(次低)

會議短逐步

全天1.8萬元

半小時2,000元

3(中等)

會議長逐步

全天1.8萬元

半小時2,000元

4(次高)

同步口譯

每人全天1.5萬元

每人半小時2,000元

5(最高)

多語言

同步轉譯

每人全天1.8萬元

每人半小時2,000元

備註

3語種以上

另加一成行政費

若需會前準備會議

每人每小時1,000元

         依照目前台灣口譯市場的報價基準,可以看出主要是依據口譯專業技能的難易程度以及工作時數的負荷來定價。而對於其他三項影響價格的因素卻未盡周延。這裡試把上表的定價與這三項因素帶來的價值比重分別列出,以探討口譯價值與價格的關係。

 

 

口譯技能

口譯價格

(台幣)

背景知識與專門術語

價值比

急迫程度

價值比

附加價值

價值比

隨行口譯

全天8,000元

常識範疇

 

4週

 

私人

 

短逐步

全天1.8萬元

單一主題

100%

2週

100%

內部

100%

長逐步

全天1.8萬元

2、3主題

+25%

6-10天

+5%

兩國

+10%

同步口譯

每人全天1.5萬元

4、5主題

+25%

3-5天

+10%

多國

+20%

多語言同步轉譯

每人全天1.8萬元

多國家多主題

+50%

48小時

+20%

典禮專案

+50%

 

另加一成行政費

 

 

 

 

 

 


        上表的「口譯價格」,以單一主題的逐步口譯為基準。假設此一數值為100,則每增加兩項主題,口譯員為此所付出的時間與勞力亦大約增加1天,相較於每小時一千元的會前準備會議的超時標準,增收25%的口譯價格應屬合理。目前的口譯定價對於多主題並未加收費用,推其原因可是由於多主題的會議往往工時較長,總報酬亦相對提高,所以此一問題尚未顯現在口譯的價格訂定上。然而,對於對於會期較短、主題較多的會議口譯,現行定價基準,顯然並未在價格上充分反映其價值。
 
         此外,在急迫程度上,也有一些情況值得探討。第一個情況是簽約太遲,以致於口譯員的準備時間不足。現在有些客戶由於比價或內部決策費時等因素,產生在會前1-2週才倉促簽約的情形。第二種情況是來稿太遲,以致於口譯員因準備不及而可能導致表現不佳,或因行政作業的密集且長時間的跟進而造成了口譯後勤作業人力與時間成本的大幅昇高。然而, 目前的定價基準中,並未反映這些變數所造成的成本變動。
 
         因此,為了促成客戶配合口譯應有的工作條件,實有必要在合約中明訂客戶的交稿期限(「國際會議口譯者協會」(AIIC)會員的合約書約定為15天之前)及客戶未依期限交稿的處理辦法。所以,針對簽約過於急迫與以及客戶交稿過於延遲這兩項因素,不仿以各佔一半百分比的方式來調節口譯價格。例如,如簽約為6到10天之內則應加價5%,但如在5天之前,有八成講稿仍未到齊,可加價5%,共計加收10%。依此類推,簽約在3至5天之內者應加價10%,但在2天前有八成講稿尚未到齊者,應再加收10%。至於48小時內簽約者,一律加收20%。
 
         事實上,筆譯報價對於急件的計價方式一般是加價50%。相對於此,上述的口譯加計比例還不到筆譯加計比例的一半。其實口譯因時間急迫而受到影響的口譯人員人數遠超過筆譯。而且,還會關係到口譯的品質。因此,更應該以變動價格的誘因,促成客戶正確的認知與積極的配合。
 
         至於,附加價值的問題,在多國語言同步口譯方面,目前的定價方式(同步為1.5萬元,而多語言同步為1.8萬元)是以加計20%的比例收費,為其價值而也相對在20%上下的程度。另一方面「典禮口譯」或單次性的「專案口譯」(如電視衛星實況轉播在兩小時之內)一律以全天價收費,約等於加計50%。至於屬於長期合約的「專案口譯」,則應考慮因長期合作而成本遞減的效應,給予合理的價格優惠。但因每一個案間的差異過大,所以不屬於本文探討的範圍。
總之,口譯價格的訂定應充分反映口譯服務的價值,才能在市場上獲得客戶與口譯員雙方的認同,進而有助於口譯品質的提升。
 
 
四、價值的優勢與價格的優勢
 
         在上節中針對口譯價格與口譯價值的關係,除了就每一個影響因素做對比分析外,並提出具體的定價基準。價格之能否反映價值,決定於建立一個可行的市場價格機制。但是市場的價格機制卻並不能保障口譯員的價值優勢,因為真正的價值優勢必須兼顧價格與競爭力,才能長久在市場中立足。
 
         雖然價格顯示對於價值的認同,卻也因而產生對價值量化的比較基礎。所以,說服客戶認同口譯員價值的關鍵,在於能否讓對方真正感受「物超所值」。如果,再度檢視前文所列舉的影響價格的各種因素,就不難發現這些因素仍有一些並未反映在價格決定上的「價值優勢」,而這些「價值優勢」應是顯現口譯員競爭力的實質要件。
影響價格的各項因素、其「價值優勢」、以及「價值優勢所顯現的意義意義」,列表分析如下:
 

 

影響價格的因素

價值優勢

價值優勢所顯現的意義

口譯技能

口譯經驗、訊息效度

技能充分發揮、訊息正確明白

背景知識

知識廣度

能勝任突發性的議題,並能觸類旁通

急迫程度

應變能力

可因應議程、內容、溝通方式而改變

工作時數

穩定度

保持全程穩定的口譯品質

附加價值

知名度

口譯員的知名程度與社會公信力,符合客戶期望的形象

其他

組織協調能力

可彌補客戶在組織、人力上之不足


 
         其他 組織協調能力 可彌補客戶在組織、人力上之不足上列多項價值優勢,雖然並未完全反映在口譯價格上,卻會強烈地影響客戶(會議主辦者)、與會者、搭檔的口譯員等人心目中對口譯員的價值評斷。從而影響到一名口譯員日後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並帶動該口譯員「價格優勢」,亦即總收得額的增加。特別是,口譯員奠定了其專業與社會知名度的基礎後,前述的高附加價值型態的口譯機會也會相對增加,形成職業發展上的良性循環。因此,價值優勢的提昇口譯員之路,應是現有職業口譯員努力邁向的目標。

         創造價值優勢的前提條件是:確實的技能訓練、強烈的工作意願、良好的體能耐力、以及充分的工作機會。前三項條件都要靠口譯員自行創造,唯有最後一項條件是由學校或客戶以日漸累積的經營來提供。如果前三項條件未能具備,決難獲得工作的機會。也就是說,口譯員必須瞭解自己的價格優勢,決定於其工作的價值優勢的。而能否創造工作上的價值優勢,則取決於口譯員能否不斷地從工作中深化自我學習、鍛鍊體力與毅力,並創造求變求新的局面。
 

         每一件產品的市場價格都取決於市場供需,口譯當然不能例外。同時,每一件產品都可以在市場上,以其品質與供應量來區隔價格。本文的探討重點就是把會議口譯在市場上的定位加以釐清。深入剖析其市場價值與價格、並進而分析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否合理。首先把口譯的價值與價格因素加以對比,再以較為客觀的量化方式把這種對比加以顯現之外,最後以此為基礎把抽象的「口譯功力」從較為具 的「價值優勢」觀點來分析其內涵與工作貢獻。根據這些項目,口譯工作的技術分級與難易度的測定研究都得以進一步深入地探討。
 
         此外,在口譯教學內容方面,本文所指出的各項「口譯價值優勢」中,除了口譯專業技能、背景知識與雙語訓練以外,「因應急迫需求的口譯應變能力」、「長時間口譯的品質保持」、甚至「口筆譯協調工作」的能力訓練等,目前都無法納入碩士班的課程中。其原因是,這三項能力都與口譯經驗的累積有關,而口譯實務經驗的累積與轉移則必須在技能穩定之後始能發生。但衡諸實務所需,或許可以考慮以下列方式來因應:
 
         1. 多安排教師的現場口譯好讓學生觀摩。
         2. 在開始學習進階課程時,就安排學生進入同步口譯箱做模擬演練。
         3. 以專業口譯員的現場錄影帶為教材,提供學生真實的場景
             與相應的口譯技巧。
         4. 應提高對於口譯技巧熟練程度的要求,用以訓練在無法預先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依然具有緊急上陣的因應能力。
         5. 安排長時間口譯的機會,促使學生瞭解強化體能、專注精神、並同時確保穩定口譯品質的重要性。
         6. 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實際參與口筆譯團隊工作的過程來學習口筆譯員與客戶之間的溝通與協調要領。
 
         就現階段而言,會議口譯員在台灣的職業發展型態基本上採取單次受雇的方式。換句話說,除非口譯員具備絕對的競爭力,否則就有失業的危機。而且,由於單日受雇的價格頗高,競爭力所帶來的價格報償亦高,相對地也產生了鼓勵口譯訓練的激勵作用。從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口譯員為了因應市場需求必須努力的方向與內涵。
 
引用網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sunit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