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名稱是影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好的片名能吸引觀眾,差的則會拒人千里。由於語言習慣和語言環境的不同,兩岸三地在引進片的片名翻譯上,呈現不一樣的風格,煞是有趣。

King's Speech怎麼譯?

第83屆奧斯卡頒獎禮上,英國電影《King's Speech》成了最大的贏家,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主演科林·費斯也拿到了最佳男主角獎。

儘管《King's Speech》大受歡迎,但是它是一部歷史勵志片,這樣的題材並非商業題材,尤其是對那些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來說。

中國內地還沒有引進該片,觀眾無從得知內地會如何翻譯片名。在網路上,人們通常將其直譯為《國王的演講》。這個名稱顯然過於平淡,如果不是因為奧斯卡4項大獎,那麼很少會有人憑這個片名關注該片。

台灣地區引進該片時譯名為《王者之聲:宣戰時刻》,相比直譯,多了一份力度。不過在吸引觀眾方面,效果一般。香港地區也已引進了這部電影,那裏在翻譯電影片名上向來有一套,香港的引進機構總能在電影裏找到亮點。在香港,《King's Speech》被翻譯成《皇上無話兒》。除了保留了國王元素,他們根據電影內容重新起了名字。更進一步地,他們還在"話"後面加了一個"兒"字。這樣,整個意思完全不同了,於是一部文藝片在片名上有了讓人充滿聯想的"三俗"看點。

香港風格影響內地

在翻譯片名方面,兩岸三地往往各顯神通。並非所有的翻譯都是香港最好。2009年皮克斯的著名動畫片《Up》被引進了。片名意思是往上,但這名字讓人不知所云,也不符合中文語法。內地叫它《飛屋環遊記》,這個名字直接反映了主角一開始幹的事情。台灣叫它《天外奇跡》,這是最糟糕的翻譯,聽上去像是一部科幻片。香港則譯成了《沖天救兵》,這個名字暗示了影片的結局。問題是《沖天救兵》讓人想到的是動作片,不適合一部整體基調溫情的動畫片。

香港很早就開始大規模引進西方電影,它們的翻譯方式很大程度影響了內地。

遠的來說,"狂花"一詞已經被內地觀眾接受。例如電影《末路狂花》,它的原名是兩個主角的名字《Thelma &Louise 》。"狂花"通常用來描述慓悍的女人,2010年的電影《Salt》(一般譯為《特工紹特》)在香港也被叫做《叛諜狂花》。

近的來說,內地引進的《007大戰皇家賭場》則是很明顯的借鑒了香港一貫的翻譯模式"鐵金剛大戰(勇戰或勇破)×××"。

明白了這一點,就容易理解下述三部007系列電影的內地片名了:《From Russia with Love(和愛情一起來自俄國)》是第二部007系列電影《鐵金剛勇破間諜網》,《The Spy who Loved Me(愛我的那個間諜)》是著名的《鐵金剛勇破海底城》,而《The Living Daylights(充滿生命力的日光)》則是《鐵金剛大戰特務飛龍》。

資料來源:http://big5.cri.cn/gate/big5/english.cri.cn/7046/2011/03/09/167s62499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sunit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