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翻譯 引用自 天下雜誌 http://m.cw.com.tw/news/article.action?id=5058032&idRssItem=1486353

 

想以英語學習的人,現在有非常多選擇;他們可以去外國設立的大學,也可以去現代的當地大學,還有越來越多美國大學成立的衛星校區。就連傳統機構都越來越常以英語教學,特別是在研究所層級,例如,學生可以在完全不懂丹麥文的情況下,在哥本哈根大學獲得碩士甚至博士學位。

2011年,時為丹麥反對黨成員的卡滕尼爾森(Sofie Carsten Nielsen)表示,大學應該連內部事務都以英語進行,以鼓勵校內的外國學者參與大學事務。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個想法;2012年,卡滕尼爾森表示,她的想法遭受強力反對。她在2月成為教育部長,在英語議題上亦有所退讓,她認為擁有遠見十分重要,但短時間內不會推動自己先前的提議。

歐洲之外的情況則較為複雜。以英語教學在拉丁美洲並不盛行,反美的委內瑞拉擁有明確的反英語媒介政策,有趣的是,美國的盟友以色列也有。相反地,部分南亞大學則是以英語為主。卡達等現代化的阿拉伯國家大力推行以英語教學,中國亦有推動完全以英語教學的大學課程。

語言學專家普倫(Geoff Pullum)說得沒錯,英語只是在大眾傳播技術興起之時,恰巧為最廣為使用的語言。如果這一切發生在200年前,大學現在都會急著提供以法語教學的課程。英語的成功,並不是因為彈性、務實、簡單等傳統刻版印象,而是因為它在正確時刻處於正確之地。

英語的內含特質並不是特別適合高等教育,但越多學者和學生以英語讀、寫和研究,英語就會越豐富、越符合學術需求。其他語言則會面臨相反的問題,退縮至特定領域,只會在家庭和酒吧、而非講堂中使用。

全球溝通時使用單一語言是件好事,但也有其成本。此成本不會自己消失,而是得由國會和大學的決策者作出明智的分析;是要擁抱英語,還是要努力讓國家語言得以在學術圈裡存活?這個抉擇並不容易。(黃維德編譯)

 

聯合翻譯 引用自 天下雜誌 http://m.cw.com.tw/news/article.action?id=5058032&idRssItem=148635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sunit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