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翻譯引用自 世界公民文化中心:http://blog.udn.com/corecorner/3566065

 

今年《韋氏大詞典》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選出 100 個新字,納入第 11 版字典,《韋氏大詞典》是美國最暢銷的字典,看它每年新收錄的字,就知道英語文化圈裡又出現了那些新鮮事。《韋氏大詞典》每年公佈新添熱門 buzzwords 時,都會掀起一股討論的熱潮。我們一起看看幾個 2009 年度新添加的代表詞彙:


1. 
staycation / 宅度假

假期不外出,不要說 stay at home ,最新說法 take a staycation 。 Staycation 指在家裡度過假期。這種度假方式隨著經濟不景氣而開始流行,《韋氏大詞典》形容這個字已經 “ 流行到讓詞典無法忽視 ” 。

例句 : With the price of gas soaring, a staycation is what most Americans will experience during the holiday.


2. 
green collar / 綠領

「綠領」指從事環境保護、農業科學研究、綠化等行業的人,也泛指喜歡野趣,把戶外、林野作為夢想的人們,特別指有環保意識和行動的人。這個字流行之後,也有所謂的 ”green collar job” 。

我們以往熟悉的是 White collar ,意思是上班族;藍領 blue collar 是勞動階級 ;現在有多了 green collar“ 綠領 ” ,指的出生於上世紀 70 年代至 80 年代初,深受各種新思潮的影響;畢業後工作在大都市,視野開闊。在環境污染、生存壓力過大的背景下成長, green-collar 宣導 “ 善待自己也善待環境 ” 的主張。

例句 : Steve now works for EcoSafe, a company who makes environmentally safe light bulbs, and he joined the green collar ranks.


3. 
sock puppet / 虛擬網路身分

英文本意為 “ 襪子木偶 ” ,最早出現在 1959 年。有一種襪子做成的手偶,可以把手放到裡頭,利用手指做出手偶的表情動作。《韋氏大詞典》收錄這個字,跟手偶無關,是指網路上用假名發表言論的虛擬身份。例如,你對網路上某個新聞不滿,但不敢堂皇以本名發表自己想法,就用一些類似「路人甲」之類的名字,在網路上發表意見。在網路上虛構出來的那個身分,我們就稱為 sock puppet 。

例句 : David was caught in the in a sock puppet scandal.


4. 
carbon footprint / 碳足跡

碳足跡是用來標示個人或團體的 “ 碳消耗量 ” 。 “ 碳 ” ,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 “ 碳 ” 耗用越多,越是加速地球暖化, “ 碳足跡 ” 就大,反之 “ 碳足跡 ” 就小。 “ 碳足跡 ” 是測量你的能源意識和行為對自然界產生的影響。

例句 : Hong Kong has the second highest carbon footprint per capita in the world, due to the city's high consumption patterns and large volume of imports.


5. 
vlog / 影像網路日誌

布落格 (blog) 現在是網路熱門用語。而後生影像日誌 (vlog) 則大有取代前者之勢。 vlog 是指在互聯網上發佈視頻形式的網路日誌,主題非常廣泛,可以是時事討論,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瑣碎記錄。

例句 : A vlog can be topical and timeless, instructional and entertaining. The main thread is trying to communicate on a personal level with your audience.


6. 
webisode / 網路短片

在韋氏詞典中, webisode 指的是那些從電視節目中節選出來的視頻,或者沒有公開過的視頻鏡頭,被上傳到網上供人流覽。據悉, webisode 一詞或由 episode 進化而來。 episode 在英文中指 “ 一段情節 ” ,像美劇一集就叫一個 episode ;相對應的, webisode 則是指 “ 網路趣事,網路軼聞 ” 等等。

例句 : Max: Did you watch Jon Stewart last night? 
Alex: No dude, but I'll watch the webisode


7. 
flash mob / 快閃族

指一群素昧平生的人通過網路、手機簡訊信等事先約定活動主題、時間、地點,然後一起做出誇張舉動,這種活動的過程通常短得令旁人來不及反應。快閃族是都市時尚文化中的一種,是現代人在忙碌之餘和世界開的一個善意的玩笑。據稱快閃族最早起源於 2003 年 5 月美國紐約的曼哈頓。當時一個名叫比爾的組織者召集了 500 餘人,在紐約時代廣場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條機械恐龍, 5 分鐘後眾人突然迅速離去,快閃族因此而聞名。

例句 : "The world's first flash mob was organized in Manhattan, in May 2003, by a man named Bill."


8. 
waterboarding / 水刑

這個詞可追溯至中世紀,指受審者被綁在木板上,臉部被布或紙張蓋住,有人向他臉上噴水,或者受審者被頭部朝下浸入水中,產生即將窒息或溺水身亡的感覺。《韋氏大詞典》納入這個字,因為這是一種聲名狼藉的審訊方式,美國佔領伊拉克之後,這個詞愈發流行。

不是所有的字都有機會納入韋氏大詞典,像 ruralpolitan( 都市新貴放棄城市享受回到鄉村生活 ) , precycle ( 根據產品的可回收程度來購買產品 ) , and paycation( 有價渡假 ) ,這些字都還在排隊中; 2010 榮景再來,肯定會有一些樂觀有趣的字納入《韋氏大詞典》 。

 

聯合翻譯引用自 世界公民文化中心:http://blog.udn.com/corecorner/35660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sunit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